1. 竊格拉瓦都是人才
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生于阿根廷,阿根廷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切·格瓦拉是古巴共產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級領導人,1965年離開古巴后到第三世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游擊戰爭。1967年在玻利維亞被捕,繼而被殺。
2. 竊格瓦拉領袖
近期,網絡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這是偷車賊周某,外號竊格瓦拉在被抓后說出的話,這其中是否包含了什么槽點,又為何會引起這么多人的爭相模仿,打工到底是可能還是不可能的,他的背后反映了怎樣一個社會現實,讓我們一起去探個究竟吧。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這個梗最早是出自網上流傳的一段新聞的采訪視頻《男子偷車被抓,竟稱看守所比家好》,視頻中廣西南寧周某因偷竊電動車被警方抓獲,關于他的一段采訪內容迅速躥紅網絡,真的是語出驚人,網友戲稱他為竊格瓦拉,下面是他和記者的對話,感覺像是在說相聲一樣。
記者問:你這么年輕身體健康為什么不選擇找份工作,而要去偷竊呢?
他說:打工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進看守所感覺像回家一樣,在看守所里的感覺比家里感覺好多了!里面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里面的!”
不打工是不可能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字面意思是“不可能打工”,但實際意思是“不打工是不行的”,這句話之所以在網絡躥紅,原因之一是迎合了現如今社會的上班族的情況,上班族用來自嘲自己“搬磚”狀態的一種夢想狀態,想做一條自由自在的咸魚,不用上班,但現實的情形卻是“不打工是不行的”,這里也表現出了當代上班族對于打工生活的無賴,生活所迫,逼不得已。
引申爆紅語錄
1、吃雞是不可能吃雞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吃雞的 。剛槍又不會,只有茍起來才能進得了決賽圈這個樣子。在麥田里的感覺比家里面好多了,里面個個都是人才,移動又沒聲音,我超喜歡趴在里面!
2、畢業是不可能畢業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畢業的。論文又不會寫,就是學習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的樣子,回學校像回家一樣,在學校感覺比家里感覺好多了!里面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里面的!
竊格瓦拉最后還是去打工了
打工哥出獄之后,還是去打工了(噴飯),找了一份正常的工作,和普通人一樣,開始了打工生活,據說現在在一家餐廳工作。當然他選擇改過自新當然是好的,我們應該給予他鼓勵。希望他越來越好。
3. 竊瓦拉格是誰
關于“切格瓦拉是誰”這個問題,我給簡單介紹一下他的大事記吧。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父親是著名醫師,他本身也選擇習醫的道路,后來棄醫從戎、獻身于革命,從事游擊戰。他與古巴的卡斯特羅并肩作戰,是古巴共產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65年離開古巴后到其他拉丁美洲的叢林繼續從事革命的游擊戰事業。1967年10月8日在玻利維亞被捕,10月9日,被美國支持的玻利維亞軍人政權槍決。《時代》雜志將格瓦拉選入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
?1928年6月14日,在阿根廷出生。
?1947到1953年,就讀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國立大學醫學系,期間游歷拉美大陸。
?1953年3月,大學畢業,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國。
?1954到1956年,在墨西哥做過攝影師、記者、編輯、醫生,繼續著他流浪的革命。
?1955年7月9日,墨西哥城思帕蘭街49號,格瓦拉和卡斯特羅一見如故,成為革命戰友。
?1956年11月25日,作為卡斯特羅率領的82名起義者中的一員,乘“格拉瑪”號游艇從圖克斯潘港口出發,經過七天七夜的顛簸,12月2日抵達古巴。
?1956到1958年底,參加古巴馬埃斯特臘山等地的武裝斗爭。
?1959年2月9日,古巴內閣會議授予切·格瓦拉古巴國籍,享有與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權利。
?1960年10月22日到12月9日,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蘇聯、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等社會主義國家。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統一組織改組為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格瓦拉被任命為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1964年12月9日,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辦的聯合國第十九屆大會。
?1965年2月2日,格瓦拉率團訪問中國、法國、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參加亞非團結組織第二屆經濟討論會,這是他在國際外交舞臺上最后一次重大表演。
?1965年3月,在古巴神秘消失,給菲德爾·卡斯特羅寫了辭別信。這封信見證了一段偉大的友誼。7個月后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宣讀切·格瓦拉寫于4月1日的辭別信。
?1965年4月18日,格瓦拉出現在坦桑尼亞,隨后到了剛果,在剛果前后7個月時間,但這段時間的格瓦拉暗淡無光。
?1966年3月,格瓦拉抵達布拉格。在這里的3個月,甲殼蟲樂隊的歌聲讓他成了一名搖滾迷。
?1966年11月7日,格瓦拉到達玻利維亞尼阿卡瓦蘇河畔卡拉米那農場,這里成為他在玻利維亞開展游擊戰的據點。革命的烈焰即將在這塊苦難的土地上燃起。
?1967年3月25日,格瓦拉召開了全體游擊隊員大會,決定為游擊隊取名為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拉依格拉村被殺害,時年39歲。
4. 竊格瓦拉為什么叫竊格瓦拉
竊格瓦拉是意大利足球運動員。2003年,竊格瓦拉從16歲開始就是意大利各年齡國家隊的常客。在他第一場意大利U21比賽,便送出了一記助攻幫助球隊1-0戰勝了阿爾巴尼亞青年隊。作為2008土倫杯的最優價值球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同樣看到竊格瓦拉精彩的演出,只可惜意大利在四分之一決賽輸給了比利時而沒有走的更遠。
5. 竊格瓦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不是,是廣西的。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網絡流行語,出自一段網絡視頻,字面意思是“不可能打工”。語出廣西男子周立齊,別號“阿三”,他因盜竊、搶劫電動車,數罪并罰,鋃鐺入獄。
該詞作為網絡流行語,比較常見的用法是眾多的上班族們用來調侃自己“搬磚”現狀的一種夢想的狀態,不上班行不行啊,當條咸魚行不行啊,現實的情形卻是打工是不可能不打工的。
6. 竊格瓦拉 里面個個是人才
格瓦拉參加了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死后,格瓦拉一直被視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出生于阿根廷羅薩里奧,阿根廷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戰爭的核心人物。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產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級領導人,1965年離開古巴后到第三世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游擊戰爭。1967年在玻利維亞被捕,繼而被殺。
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是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征。《時代周刊》雜志將格瓦拉選入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
2014年11月14日《每日郵報》曝光了一組切·格瓦拉的遺體照片,這是他在1967年遭玻利維亞軍隊殺害47年后首次公布的照片。
7. 竊格瓦拉 里面個個是人才圖片
竊·格瓦拉:即周某,是來自廣西南寧的一位偷車賊。
參考資料:現在“竊·格瓦拉”已經演變為一種網絡用語。
周某真名周立齊,綽號“阿三”,屢次因為盜竊入獄,2016年盜竊時持械威脅構成搶劫罪,入獄四年,現在仍在服刑。2012年接受采訪后走紅網絡,隨后被判刑1年6個月,與2013年刑滿釋放,2014年再次入獄,2015年獲釋,2016年再次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