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穆樂啤酒好喝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在德國的忌諱
- 2、蒙古族的特點
- 3、中文中的外來詞
- 4、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和居住地
在德國的忌諱
1、忌諱數字13。視13日星期五為不祥。
2、不喜歡紅色,紅黑相間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
3、法律禁用納粹或其軍團的符號圖案,不可使用。
4、討厭菊花、薔薇(只用于悼亡)圖案和蝙蝠圖案。
5、忌諱核桃。
6、送花時禁止送菊花、玫瑰、薔薇,只數和花朵數不能是13或者雙數,鮮花不用紙包扎。
7、禁止送太個人化的物品。禮品包裝紙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彩帶包扎。
擴展資料
德國的文化:
1、音樂
德國是全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四大音樂市場。20世紀及21世紀德國流行音樂形式與運動包括新德國浪潮、流行、東方搖滾、重金屬/搖滾里最有影響力的樂隊是德國戰車(Rammstein)、朋克、流行搖滾、獨立及施拉格流行等。德國電子音樂在發電廠樂團和橘夢樂團引領之下產生國際范圍內的影響力。德國鐵克諾和浩室領域的DJ和音樂家亦獲得廣泛的聲望(如羅賓·舒爾茨、保羅·范迪克、保羅·卡爾布雷納和Scooter等)。
2、哲學
德國哲學可以說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石。進入21世紀,德國與法國、奧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維亞各國持續發展當代分析主義。
4、建筑
德國在建筑方面作出的貢獻包括卡洛林和奧托風格,這二者為羅曼式建筑的先導。中世紀磚砌哥特式風格亦發源于德國。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德國亦發展出相應的地方性風格(如威悉文藝復興和德累斯頓巴洛克)。巴洛克時期的著名建筑師包括馬特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巴塔薩·紐曼、格奧爾格·溫策斯勞斯·馮·克諾珀斯多夫和阿薩姆兄弟。
韋索布倫派主導18世紀南德的灰泥建筑風格。上施瓦本巴洛克之路途中,雕塑家約翰·米夏埃爾·費希特梅耶、灰泥匠兄弟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和多米尼庫斯·齊默爾曼的貢獻一覽無遺。德國民居建筑以其木骨架(Fachwerk)傳統聞名,不同地區風格各有不同。
歐洲工業化時期,古典主義和歷史主義風格在德國發展起來,因19世紀的經濟繁榮而時被稱作“繁榮時期”(Gründerzeit)風格。區域性歷史主義風格包括漢諾威派、紐倫堡風格及德累斯頓森佩爾-尼柯萊派。新天鵝堡為最著名的德國建筑之一和羅曼復興式建筑的代表。18世紀一些亞風格在德國的礦泉療養地及海水浴場中發展起來。德國藝術家、作家和畫廊家如西格弗萊德·賓、格奧爾格·希爾特和布魯諾·穆赫林亦為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德國
蒙古族的特點
1、蒙古包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柵撐桿、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鬃繩等部件構成。蒙古包在《史記》、《漢書》等漢語典籍中,被稱作“氈帳”或“穹廬”。在蒙文典籍里被稱為“斡魯格臺格爾”,意為無窗的房子,現代蒙古語則稱“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為圓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滿語。滿語稱蒙古人住的這種房子為“蒙古博”,“博”意是“家”的意思,“博”與“包”音近,因此,蒙古包則作為一種譯音流傳下來。
2、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漢語意思為“說書”,因采用蒙古語說唱,故又被稱作蒙古說書,是蒙古族的一種曲藝形式。蒙古族民間,稱只講故事而無樂器伴奏的烏力格爾為“雅巴干烏力格爾”,又稱“呼瑞烏力格爾”;用朝爾伴奏的烏力格爾,被稱為“朝仁烏力格爾”;用四胡伴奏說唱的烏力格爾,則為“胡仁烏力格爾”。朝仁烏力格爾在中國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蒙古族聚居地和蒙古國廣泛流傳;
3、馬頭琴
在眾多樂器中,馬頭琴最受蒙古人推崇。馬頭琴是蒙古人獨有的傳統樂器,具有十分獨特的風格。傳統馬頭琴是個長約四尺,以木為桿,頂端雕刻一個馬頭,下端有一鏟形皮鼓,用馬尾系成兩條弦,再用馬尾做成一個弓弦,演奏時它能發出悠揚深沉的聲調。馬頭琴的演奏與其它拉弦樂器有所不同,它的弓弦不是夾在琴弦之間,而是琴弦外拉奏。
4、牧馬
蒙古人有馬背民族之稱。古代時期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馬。蒙古馬分幾大系列,有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烏審馬、三河馬、科爾沁馬等等。
5、勒勒車
勒勒車,古稱“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這種車車身小,但雙輪高大,直徑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樺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鐵件,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修理。整個車一般分下腳和上腳兩部分。下腳由車輪、車輻、車軸組成。
車輪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車輞,將12付車輞連結固定在一起便形成圓形車輪,支撐車輪的車輻條一般有36根左右。上腳由兩根車轅和10條車撐構成。車轅長約4米左右,中間用10條車撐固定即可。一輛勒勒自重約一百斤左右,可載貨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蒙古族
中文中的外來詞
1、幽默,來自英文 Humor。諧 ”,“穆”構成“humor”整體。
2、羅曼蒂克,英文romantic,又稱為浪漫,辭典上的解釋是:富有詩意,充滿幻想。
3、雷達,來自英語radar,無線電波探測裝置。它號稱“千里眼”。
4、托福,譯自英語TOEFL,是美國的一種外國學生英語水平考試,中國人稱為考“托福”。
5、雪碧,音譯自英語Sprite, 原意為妖怪、精靈。作為一種飲料,譯為“雪碧”可謂是煞費苦心。
6、波音,音譯自英語Boeing, 指美國波音飛機制造公司出產的飛機。
7、霹靂舞,譯自英語breakdance, 原意為破襲節奏之舞,是一種源起美國黑人社會的現代舞。
8、可口可樂,音譯自英語cocacola,世界著名飲料。
9、馬拉松,音譯自英語marathon,為42公里195米距離的賽跑。
10、迷你裙,譯自英語miniskirt,“迷你”為音譯,裙為意譯。原意為超短裙。
擴展資料:
外來詞翻譯方法
1、音譯 :直接按照原語言詞匯的發音轉換成漢語詞匯。像漢語翻譯規則規定對於傳統上非漢字國家的地理名稱、人名按照意譯直接翻譯:如斯里蘭卡國(Sri Lanka) 美國 “ 紐約 ”( New York ) 原 蘇聯 領袖“ 斯大林 ”( Сталин )、“沙發”( Sofa )。
2、音譯+類名: 芭蕾舞(ballet)、卡車、吉普車(Jeep)。
3、音譯+意譯:馬克思主義(Marxism),“卡片”(card)
4、利用漢字“望文生義”特性進行意譯:這種外來詞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漢語的純意譯詞,即是漢語意譯詞,例如“電視”;第二種是從來自日語的舶來詞,即日制漢語,例如“電話”。它們兩者之間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差別,與漢語的意譯詞差別不大。
5、直接使用縮寫英文字母,如CPI、WTO、ECFA。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外來詞
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和居住地
1、居住地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
2、風俗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
蒙古人有馬背民族之稱。古代時期童叟均以馬代步。馬不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熟識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馬。蒙古馬分幾大系列,有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烏審馬、三河馬、科爾沁馬等等。
蒙古草原遼闊,牧草豐茂,很適宜養馬。馬好運動,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邊食邊排便,一天多數時間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熱蚊蟲多,馬在白天躲蚊蟲、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間吃草長膘。
擴展資料:
蒙古族的統一: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臺(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汗國的建立,對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義。從此,中國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組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這個國家統轄的漠南、漠北地區,概稱為蒙古地區,此地區各個部落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治的民族成為統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余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元朝。
其疆域北至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南至中國的南海,東北至今黑龍江下游、跨外興安嶺、烏蘇里江以東,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泰國北部、老撾、越南西北部,都納入元朝國家的行省建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關于《穆樂啤酒好喝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