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閩南有個老伯,家里是制傘小作坊,當年為了擺脫困境,懷揣幾把樣品和饅頭就千里迢迢慕名參加廣交會了。實在沒錢,連門都沒得進,后來,就蹲廣交會外圍吆喝,老外看到覺得質量好,就交流怎么賣,老伯除了閩南語啥都不會說,就比比劃劃這么做成第一筆訂單了,后來做成了十大品牌。
類似的故事在閩南非常多。在閩南,就連七十歲以上不差錢的老公公老婆婆,都還會把家里多余的菜挑到路邊吆喝,賺零花。不是兒女不孝,而是每個人都覺得,只要還有一口氣,就絕對不會閑著無聊沒事做。哪怕是農閑,農村人都會找手工活兼顧著做做補貼家用。
別說廣西了,如果全中國都能推廣類似“晉江精神”,肯定沒有美國啥位置擠了。
相信廣西人只要團結一心,吃苦耐勞,肯動腦筋,一心只想著拼搏,發展經濟不是夢。畢竟,愛拼才會贏!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家釀葡萄酒有什么特點呢?
下一篇:自釀啤酒設備的啤酒成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