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我知道在北京歷史悠久,但若溯其源不難發現,“啤酒”流傳到北京的歷史并不久遠。那么,“啤酒”一詞是怎么來的?北京的第一家啤酒廠又建于何時?老北京提著暖瓶排隊買啤酒的事兒您經歷或聽說過嗎?
知道了北京人與啤酒的淵源,你就會對啤酒在北京百姓間的傳播該怎么看了,其實就是一種啤酒文化的沿襲、傳承和發揚吧!
啤酒一說最早也是出自北方青島,所以“啤酒”一詞是青島人發明的 最早稱“皮酒”、“脾酒”
1860年以前,國人尚不知啤酒為何物,后來帝國主義勢力侵入中國,西方人也隨之將啤酒帶到了我國。
啤酒又叫麥酒,是通過大麥麥芽糖化及發酵釀制而成,于十九世紀末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至今不過百余年的歷史。
啤酒最早進京是出現在東交民巷使館區 華工曾將啤酒戲稱為“馬尿”。
北京建啤酒廠,1915年第一家啤酒廠取名 “雙合盛”寓意“雙人合作財源茂盛”。
當時國人對啤酒了解得很少,且價格昂貴,一般人無力品嘗。據1929年的統計顯示,“約占十分之九”的啤酒都是供給外國人。雖然“雙合盛”啤酒的品質上乘、價格低廉,但問津的國人并不多,所以除在北京銷售外,多是銷往天津、上海、杭州、漢口、廣州等外國人較多的口岸城市,爾后又經天津轉銷至香港及南洋群島。
新中國成立后,雙合盛五星啤酒廠首批實現公私合營。
一時間“散啤”曾最受北京人青睞 街頭常見拎著暖瓶排隊搶“散啤”的場景。
可是啤酒最初在北京銷量不佳,是緣于當年大多數北京人不習慣喝啤酒,認為啤酒有中藥味,品不出啤酒特有的苦香味道。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人對啤酒的態度才有了較大的轉變。
所以現在北京人盛夏之時,來瓶冰鎮啤酒,已形成北京人家消暑納涼的習慣,也是一種啤酒文化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