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攤是很多人創業初期的基本途徑,要想做生意就該從基礎的小攤練起,這個過程要先練習生意人所具備的幾項素質,一是能吃苦的精神;二是不要臉的精神,就是說能面對路人不恥下問,能積極的熱情主動與客人搭話;三是要找到做生意的感覺,從這個當中也就能夠確定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
我們做事情大小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從小事上對自己能有個衡量,是否自己身上具備這樣的素質,如果你連小生意都做不好,談何做成大買賣呢。做生意和別的行當不同,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考量,同樣的生意同樣的位置,看起來很簡單,別人做能賺錢而且賺大錢,但到你自己的手里結果可能就不大一樣了,有時候不只是賺錢多少的問題,甚至一個好好的生意都能給做砸了。
身邊這樣的案例并不在少數,今天不說別的,就來說說餐飲行當吧。以我自身的例子講起可能更容易讓大家聽懂。我住在西部邊陲的一個小鎮,這里人口也就8萬左右,在老區有個紅綠燈,也算是當地的標的性建筑,在紅綠燈的對面有家不起眼的早餐店,不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這家店有什么特色,占地大概15平米左右,里面就擺了6張桌子,顯得位置很緊張。在前十年我經常去那里吃早餐,現在搬家到了新區,距離那個地方差不多有4公里左右,平時吃不上那里的早餐,但是每逢周六和周日我總會抽空去吃上一次,而且是坐早上最早的一趟班車。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很不理解,說至于為吃頓早飯跑的那么遠嗎,更何況我家的對面就是一個大型的市場,外邊的早餐店最起碼不下于8家,但說實話,這些早餐店我就去過一次,5年以來最多不超過三次,其余的時候早上隨便打發一下。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非得跑那么遠吃頓早餐?我以為味道的正宗是最為關鍵的。這家早餐店的豆腐腦和水煎包在周邊的幾個小城市應該是最好的,豆腐腦從原料到湯水都很好,是我非常喜歡的,這個看法不僅僅是我自己的看法,我所在地區的大多數人都是這么認為,無論是平常上班還是周六周日買早餐都是要排隊的。
相對我家對面的那些早餐店,我不去的原因很簡單,一是衛生狀況很差,我唯一去的一次進門就被地上的污垢差點把鞋子給粘住;二是無論是豆腐腦還是包子,那味道不是一般的差,我唯一吃了一次,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味,出門差點吐了,即便在家門口,這樣店你還會去第二次嗎?
我說的這兩家店的位置和租金是遠遠不同,那家老區的店就是我比較喜歡的那家估計每年的租金不會超過1.5萬,而我家對面的最少每年3萬,顯然后者的位置很好,但是經過后來我的調查,那家比較偏僻的位置不是很好的每月的毛收入超過3萬,而我家對面的這家也僅僅是別人的毛收入的一半即1.5萬。
從上面兩家店的對比看,在餐飲行當位置固然重要,但關鍵還是要看味道,只要味道好,顧客會記住的,不僅能賺錢而且還做的很輕松。
我家是賣油炸臭豆腐的,擺攤24年,以前無論刮風下雨都會出攤,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半,周末早上九點到晚上七點半,現在平時也就兩三百,周末好的時候七八百,月收入一萬不是沒有可能,就是辛苦點,就是這雙勤勞的手養育了我,媽媽也給我買了兩套房子。